11月19日,歐盟選舉比利時現(xiàn)任首相赫爾曼?范龍佩(Herman Van Rompuy)為President of the European Council,也就是“歐洲理事會主席”。這是新華社的標準譯法,但是各媒體(包括新華社本身)都更愿意使用歐盟“總統(tǒng)”這個稱謂,卻每每把“總統(tǒng)”這兩個字放在引號中。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標點符號用法》,引號除了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話以外,也可以表示具有特殊含義的詞語。在這種情況下,被加上了引號的詞語就不再表示它原來的意思,而是具有了新的含義。比如臺灣領(lǐng)導(dǎo)人馬英九的職銜在大陸媒體上出現(xiàn)的話一定要打上引號。
那么,為什么歐盟“總統(tǒng)”要打上引號呢?這也很好理解,因為正式職稱是“歐洲理事會主席”,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總統(tǒng)”,所以要打上引號。但是,無論是翻成“主席”還是“總統(tǒng)”,在英語原文中都只是一個詞:President。既然是一個詞,為什么有時候翻譯為“主席”有時又翻譯為“總統(tǒng)”呢?這還要從1949年以后的新中國的政制說起。
在1949年以前,舊中華民國的國家元首的稱謂就叫“總統(tǒng)”,所以新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僅國號不同,國家元首的稱謂也不同,不稱“總統(tǒng)”,而是“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與當時蘇聯(lián)“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的稱謂相符。1954年新憲法生效后,國家元首的名稱就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當時在英語中的標準翻譯是"Chairma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所以當時毛澤東主席在國外一直被稱為Chairman Mao(當然Chairman Mao也指毛澤東的黨主席的位置)。劉少奇1959年接任國家主席職務(wù)之后,在國際上也稱為Chairman Liu。在1975年實施的新憲法中取消了國家主席的職務(wù),國家元首職權(quán)由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行使(“委員長”的英語翻譯也是Chairman)。1982年全面修改憲法,恢復(fù)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的職務(wù),但是英語的翻譯卻沒有恢復(fù)為Chairma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而是與國際接軌翻譯為President,因為世界上各(共和)國的國家元首在英語中都是President。
由于歷史的原因,盡管各(共和)國國家元首的職稱在英語中都是President這個詞,但是與中國體制接近的國家的國家元首就翻譯為“主席”,比如越南、古巴、老撾、朝鮮,而其他國家的國家元首就翻譯為“總統(tǒng)”。但是也有例外。比如瑞士聯(lián)邦的國家元首President of Confederation,就被翻譯為“瑞士聯(lián)邦主席”,這是因為瑞士是聯(lián)邦制,聯(lián)邦的President由七個聯(lián)邦委員輪流擔(dān)任,很像一個委員會的召集人,是標準的“主席”。
所以,歐盟選出的到底是“主席”還是“總統(tǒng)”這不是歐洲的問題,而是中國人如何翻譯的問題。早在1970年,正在學(xué)習(xí)英語的毛澤東在中南海會見斯諾時,就曾抱怨說:“你們那個總統(tǒng)是president,銀行行長是president,法院院長也是president,小學(xué)校長也是president,都是president,這不是就亂了嗎?最近我看到美國一個組織學(xué)生鬧事的宗教團體的材料,它那個組織的領(lǐng)導(dǎo)者也是president。”
相關(guān)閱讀:
(來源:新浪博客 作者翟華? 編輯:Jul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