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2004年1月27日,雙目失明的孤寡老人周技珍撫摸著吳天祥的頭。老人眼睛看不見,但用手一摸就知道“兒子”又來看望她了。周技珍老人當時已是88歲,幾年前,房子失火燒毀,吳天祥帶領區(qū)里“吳天祥小組”的成員們捐款為她修好了住房,平時隔三岔五來照顧她。
吳天祥已經退休好幾年了,但他跟沒退休時一樣的忙。
他以一名退休信訪干部的身份,每天早早來到區(qū)政府接待來訪群眾,盡其所能去解決百姓的實際困難,扶持困難群眾自強創(chuàng)業(yè)。
“人退休了,為群眾服務不能退休”,吳天祥總是這樣說。
吳天祥被人們熟知始于20世紀90時代。1990年,46歲的吳天祥走上新的工作崗位──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qū)信訪辦副主任。在這個各種矛盾匯聚的地方,吳天祥矢志不渝地為群眾做好事、辦實事,對待人民群眾不是親人勝似親人,在黨與人民群眾之間架起了一座“連心橋”,深受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愛戴。
為了疏通堵塞的化糞池,他曾跳進齊胸深的窨井,一連三次鉆入糞水,打通了管道。20多次義務獻血,4次跳入長江救人,不畏艱辛為群眾跑住房、糾錯案……吳天祥在自己的崗位上踐行著“人民公仆”的職責,成為家喻戶曉的“全國優(yōu)秀共產黨員”、“全國道德模范”,被譽為“全國基層黨員干部的榜樣”。
人們都知道,吳天祥的“窮親戚”多。他數十年如一日地照顧孤殘老人,從自己微薄的工資里擠出錢來資助困難戶,扶持找不到出路的群眾就業(yè)謀生……吳天祥就是這樣結下了300多個“窮親戚”。
1996年,吳天祥出任武漢市武昌區(qū)分管信訪工作的副區(qū)長,職務變了,可是吳天祥每天做的還是一樣的工作:為人民群眾排憂解難,照顧他那些“窮親戚”。他把自己家里的電話向市民公開,為的是讓老百姓多一條求助的渠道,因為這樣,有時家里一天到晚都是電話鈴聲。
吳天祥的精神被廣為傳頌,形成廣泛的群體效應。1996年6月,吳天祥所在的武昌區(qū)信訪辦率先成立了第一個以吳天祥名字命名的先進群體“吳天祥小組”,提出了“學習吳天祥,奉獻在崗位”的口號,引起了強烈反響。如今,成千上萬個 “吳天祥小組”遍布社會各個角落,在各行各業(yè)默默無聞地奉獻著自己的真情與愛心……像一柱柱燭光照亮社會,像一場場春雨潤澤民心。
2003年,吳天祥從副區(qū)長的位置上退了下來,但他依然不改十幾年的習慣,走街串巷傾聽民聲,訪貧問苦體察民情。他每天早上6點多起床,到區(qū)政府傳達室接待群眾。他每天收閱群眾來信,不僅做到每件必閱,每件必簽,而且要做到每件必有結果。他盛夏嚴冬為孤寡老人送去防暑御寒物品,春節(jié)去監(jiān)獄看望他所認識的服刑人員,開展幫教活動。下崗特困職工、傷殘人士、勞改勞教人員和突發(fā)危難戶等群體,都是他關愛的對象。近年來,有600多名下崗職工經吳天祥的努力實現(xiàn)了再就業(yè),50多名刑滿釋放人員在他的幫助下找到了工作。除拿出自家7萬多元的積蓄扶危濟困外,吳天祥對一些自強自立的自謀職業(yè)者更是幫扶有加,他用自己的房產做抵押,為6戶資金困難的創(chuàng)業(yè)者申請到總計12萬元的貸款……
退休幾年來,吳天祥依舊用滿腔的熱情去解決群眾的疾苦,去履行共產黨員的光榮職責,用他自己的話說:“共產黨員就是要以自己的言行讓群眾喊出‘共產黨好’”。
“為黨分憂,為民解難”——無論退休與否,吳天祥都把這八個力重千鈞的大字作為人生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