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表:中國2011年首季GDP同比增長9.7% 新華社發(fā)
過去30年,中國高速發(fā)展全球矚目;過去3年,中國應對金融危機得心應手,“這邊風景獨好”。從國際比較看,中國發(fā)展奇跡絕非偶然或僅憑運氣,而是有其發(fā)展之“道”。
這個“道”既不復雜也不神秘,而是相當簡明又順其自然。
先看過去30年。根據世界銀行和聯(lián)合國開發(fā)計劃署數據庫數據,在1978至2008年期間,世界上168個國家和地區(qū)中,經濟增長率最快的20個經濟體,實行五年計劃的有13個;經濟增長率最快的前10個經濟體中,則有8個實行五年計劃。其中中國經濟增長最快,人類發(fā)展指數提高幅度最大。
這絕非歷史的“巧合”,也非國際的“巧合”。誠如鄧小平所言,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既運用五年計劃這只“看得見的手”,提供公共服務,投資人類準備,促進社會進步,也運用市場機制這只“看不見的手”,對內對外開放市場,引入競爭機制,促進經濟增長,這是理解中國奇跡的一把鑰匙。
再看過去3年。我們采用四項宏觀經濟指標(指經濟增長率、失業(yè)率、通貨膨脹率和財政赤字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對二十國集團國家在國際金融危機中的表現(xiàn)進行事后評估表明,中國不僅經濟增長率最高,而且創(chuàng)造就業(yè)最多,財政赤字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最低,完成了主要宏觀經濟調控目標,在世界經濟、貿易以及科技的位次均上升為第二位。
為什么中國能比較成功地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我們對此有哪些深刻的認識?有哪些重要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