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昨天,天安門金水橋兩旁新栽的各種裝飾鮮花怒放。 實習記者 和冠欣攝
記者昨天繼續(xù)探訪天安門廣場,發(fā)現(xiàn)今年金水橋兩側(cè)沒有再擺放盆栽鮮花,而是直接栽種到土壤里,這讓鮮花得到了更好的養(yǎng)分——
金水橋畔種鮮花
走在金水橋旁,看著隊員們花費幾天時間栽種下的數(shù)百萬朵鮮花,已經(jīng)在天安門附近養(yǎng)護了18年花木的王水清師傅眼中流露出欣慰之情。
在他身后,接了地氣的早菊、矮牽牛、火炬雞冠一層層蕩漾開去,簇擁著端莊大氣的金水橋。再往北望,已經(jīng)粉刷一新的天安門城樓,更顯雄偉神圣。
可讓記者奇怪的是,很多草花還都含苞待放,有的只露出一個小小的芽。“別看它們現(xiàn)在都是小花骨朵兒,今年的技術(shù)控制得好,保準中秋、國慶都開了,而且一開就是一個多月!”這話要是換成別人說,記者不免將信將疑。可當這話從王師傅口中說出來時,那肯定是有道理的。
王師傅是首都勞動獎?wù)芦@得者,手起刀落間,就能剪出漂亮的弧形花木,而他在綠化三隊的同事,也是個頂個的好手。6天來,園林綠化公司綠化三隊工作人員幾乎不眠不休。每個現(xiàn)場,都經(jīng)歷過放線、起草、翻地、施肥、平整,栽花、澆水、清理等一系列工作。無論是100株、1000株還是1萬株花木,都得順著放好的線整齊列隊,不能偏出分毫。
盡管整個工程已經(jīng)在前夜完工,但放不下心的王師傅自己加了個班,用早就煉成的火眼金睛,對花木進行最后的檢查。
“和擺花相比,栽花更不容易。擺花直接調(diào)盆兒就成,栽花要想栽成行,練得還就是個手藝。”王師傅垂下眼,彎下腰往后退,一步一步,整理著最外側(cè)的行道。他不但躲開了漸漸如織的人流,而且一退就是100多米。
記者學著他的樣子,沒兩步就絆了一跤,差點兒坐到地上。“沒幾年功夫,還走不了這幾步。”王師傅往前一邁,一下挽住了記者的胳膊。
今年的花,都經(jīng)歷過風雨。有些栽在金水橋前的花來自房山竇店,同樣經(jīng)歷了“7·21”特大自然災害。“花的生命力可旺盛了,多虧分廠的師傅救得早,最終還是保住了幾十萬盆花。”王師傅對此雖然早有耳聞,但還是絲毫不肯含糊地檢查了每一車花卉:“你看看,花是花,葉是葉,還那么美!”
這些依舊美麗的花朵,為京城的金秋披上了盛裝。王師傅說,今年將所有花木都栽入土壤,為的就是讓花朵“接地氣”,減少花盆的損耗不說,等到撤展再鋪草皮時,還能改良草皮下的土壤。
在天安門及長安街沿線,復興門橋區(qū)、建國門橋區(qū)等重點地區(qū),綠化施工人員一共栽植了13萬盆花卉。在這次花期結(jié)束后,無論是花朵還是土壤,都將進行回收再利用。一些草本花卉將會變成肥料摻入土壤,另外一部分將重新用來繁衍明年的品種。
“接了地氣,用了自己漚的有機肥,這花馬上就開。”50多分鐘過去了,王師傅終于直起身,揉揉腰,看著幾乎筆直的行道,笑了。(記者 耿諾 通訊員 韓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