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70年代,聘禮或嫁妝俗稱“老三件”,也就是自行車、手表和縫紉機。作為當時家庭生活水平的體現(xiàn),有這“三件”的婚禮才算是體面。
時代變遷,“三大件”的內(nèi)容不斷更新,但以此為消費指標,中國人對“三大件”的“面子追求”卻從未改變。然而,現(xiàn)在的“三大件”是越來越消費不起了。
上世紀70年代,“鳳凰”、“永久”牌的自行車,“蝴蝶”、“蜜蜂”牌的縫紉機,“梅花”、“北京”牌的手表,是家庭必備的“老三樣”。1978年,城鎮(zhèn)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43.40元,而置辦齊“老三樣”總價約為380元,基本相當于一人一年的收入值,考慮到1978年基本生活開支系數(shù)(恩格爾系數(shù))為57.50(即基本生活開支占收入的57.5%),那么,按1978年數(shù)據(jù)推算,上世紀70年代,每人每年剩余的可支配收入值約為146.17元。理論模式下,一般城鎮(zhèn)家庭置齊“三大件”的時間需3年左右。
上世紀80年代,“新飛”、“雪花”牌的冰箱,“牡丹”、“日立”牌的彩電,“水仙”、“威力”牌的洗衣機成為新“三大件”。1982年城鎮(zhèn)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為526.6元,“三大件”價格總值約為1900元,1982年恩格爾系數(shù)為58.70,理論上置齊“三大件”需9年左右。
上世紀90年代,“三菱”、“格力”牌的空調(diào),“愛華”、“松下”牌的音響,“JVC”、“索尼”牌的錄像機新“三大件”上位。以1990—1999年中期收入水平來衡量,城鎮(zhèn)居民可支配收入基本在3500元左右,恩格爾系數(shù)中值為49左右,這個時代的“三大件”最低配置價格為16000元,置齊“三大件”需10年左右。
2000年后,房子、車子,已無可爭議地成了“婚姻必備”,另外提得最多的無非是保險、子女教育、旅游等,歸根結底,都是“票子”。結婚三大件的轉(zhuǎn)變,直接反映出居民可支配收入越來越多,消費升級流行。通脹水平升級以及經(jīng)濟發(fā)展直接促進城鎮(zhèn)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但居民購買力則呈現(xiàn)出連年下降趨勢。以2010年城鎮(zhèn)居民可支配收入19000元計算,恩格爾系數(shù)為35左右。撇除存款不算,買房買車總計為150萬元,滿足時間為121年。
來源:中國經(jīng)濟周刊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