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道門檻
——馬列經典著作編譯事業(yè)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源頭活水
中國共產黨選擇了馬克思主義,將馬克思主義進行中國化,這顯然是一項十分艱巨的歷史任務。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道門坎在哪里?首先要解決的基礎性問題是什么?
毛澤東說:如果沒有翻譯工作者的努力,中國哪曉得什么是馬列主義?
衣俊卿指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道門檻,就是馬列經典著作的編譯事業(yè)。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悠久文化傳統(tǒng)的民族,在文化模式、思維方式和語言體系上,同產生于歐洲的馬克思主義之間是有差距的。怎樣讓馬克思主義這樣一種最先進的理論轉化成我們能讀得懂,而且能在中華民族的文化背景下生長起來的理論,這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編譯事業(yè)。
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中國化首先必須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文本的中國化。同時,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編譯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一方面,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文獻本身浩瀚如海;另一方面,編譯事業(yè)也有一個不斷提高、不斷發(fā)展的過程,隨著新資料、新文獻的出現(xiàn),編譯水平的每一次提高,都會為理論創(chuàng)新提供重要的資源。
所以,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編譯事業(yè)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源頭活水,它同我們黨領導的偉大實踐的實踐活水不斷地交匯,成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創(chuàng)新的最重要源泉。
“從黨的90年歷程來看,我們黨的理論為什么那么扎實?這不是偶然的,與我黨從成立開始就一直非常重視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編譯這項基礎性工作息息相關的。”衣俊卿說。
馬克思主義強有力的出場
——馬克思主義的巨大磁場源于批判性透徹性科學性
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中,如何正確把握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闡釋力和歷史命運?
回顧20世紀,馬克思主義理論開始從歐洲向世界各地傳播,推動社會主義實踐的發(fā)展,影響了殖民地國家的民族獨立、民族解放運動。同時,馬克思主義對資本主義本身的發(fā)展也有巨大影響。資本主義遇到的很多問題,由于馬克思主義的批判而不得不進行某些自我修正,這本身也是一種影響。
馬克思主義理論,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它不是那種很具體的某一個專門領域的知識,不是給某些具體歷史事件開藥方的理論,而是一個立足于比較宏大的歷史尺度上,關注人類命運,推動人類歷史發(fā)展的理論。它往往在人類發(fā)展最困難、最關鍵的時期會不斷出場。
回顧20世紀的歷史,一方面總有人說馬克思主義過時了,另一方面我們看到,恰恰是每到歷史發(fā)展的一些重大轉折時期,每當人類發(fā)展遇到危機的時候,馬克思主義又出場了,而且是強有力的出場。
馬克思主義給我們提供的更多的是一種行動指南,是對人類社會整體發(fā)展狀況的判斷,是如何把握人類社會的一些方法論。
所以,馬克思主義理論,它的力量體現(xiàn)在哪?當一個社會不公平的時候,比如資本主義的統(tǒng)治導致階級沖突、階級壓迫的時候,它能夠以一種批判性力量強有力地出場;當人類歷史處于迷茫、彷徨的時候,它能夠以一種很透徹的理論視野來給我們指明方向;當人類社會遇到重大危機的時候,它能夠以一種科學的遇見力,清醒地判斷危機的癥結所在,給人類找出走出危機的路徑。
這是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一種行動指南的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