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wǎng)消息:朋友說,張藝謀的《三槍拍案驚奇》是在向趙本山與“二人轉”致敬。的確如此,大片斷地使用比喻、雙關、飛白、夸張等修辭手法的逗嘴,大量借用手絹絕活,再加上沒有一個會走路,沒有一個人不磕磣,從而將趙本山的美學風格演繹得淋漓盡致。
電影差評如潮。但就我個人來說,除了小六和陳七那段模仿辯論賽對答得太無聊,其他覺得都還過得去。而我所在的大廳有上百人,笑聲幾乎不斷。畢竟,就是一部賀歲的純娛樂片,張藝謀自己也說,不承載思想,你何苦期待更多呢?
雖然明顯的電影小品化,但或許正是小品要求構思精巧,才讓張藝謀時隔多年,終于能用電影講一個正兒八經(jīng)的故事:偷情殺夫。他覺得,自己的故事靈感來自于一部美國電影,他這個說法倒是讓我覺得片名,糟蹋了拍案驚奇四個字。因為這是一個普遍的文學母題,在傳統(tǒng)的三言二拍中,就有大量的素材。
許多觀眾認為故事性差,源于明星的搞怪表演和夸張臺詞,沖淡了情節(jié)與人物心理刻畫,讓整個影片懸浮于粗淺的傻樂而無法深入。這也是因為張藝謀選取了一個悲劇的框去裝喜劇,裝得滿滿當當,中和了影片的情感色素,于是只剩下滑稽形式感了。他刻意在拒絕故事本身的悲劇性,所以,在結尾處,老板娘為痛失情郎而哭泣,淚水尚未到嘴角,就已經(jīng)開始出字幕了。埋在土里的死人紛紛復活,所有人都轉悲為喜,轉為一場他同樣刻意營造的二人轉+街舞的狂歡。這種頗帶玩世不恭的藝術轉換,實質是在故意打破演出的“第四堵墻”:你我都說完全明白事實的真相,其實聽到的也就是個,也就是個傳說……無關悲喜。笑笑而已,別當真。
拒絕思考,拒絕深度,這是很多人覺得無聊甚至低俗的原因。但這部影片卻讓人看到張藝謀柔媚與舒展的一面。
多年來,無論是鄉(xiāng)土系列,還是古裝系列,還是一些宏大主題的表現(xiàn),張藝謀就好比是片中李四評價死去了的王五麻子一樣:太沉默了,太嚴肅了。然而,孫紅雷的奸,閆妮的媚,小沈陽的賤,組合在一起,讓人們看到這個長得像兵馬俑的大叔,其實內心有著很放松和自由的一面。他終于不需要去弄些老百姓不買帳的,類似“天下”、“乳房”等明顯漂移中國語境的主題了。
從這層意義上說,《三槍拍案驚奇》完全是張藝謀的“玩票”,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什么東西新鮮,就玩什么,所以,自己還親自來段r&b,與哥們一起玩得不亦樂乎。這是一個文化人最高境界。而可憐的中國觀眾,明知會被忽悠,還是心甘情愿掏錢買票一睹為快。誰叫,張藝謀三個字,就是品牌呢?不服不行。
來源:人民網(wǎng)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