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鄧小平和卓琳。
1916年,卓琳本姓浦,出生在云南省宣威縣。她是家中第八個也是最小的孩子,起名叫浦瓊英。父親是精明的民族工商業(yè)主。是他首先將著名的宣威火腿制成火腿罐頭,在全國乃至海外銷售,他也因此被譽為“火腿大王”。他同時是孫中山先生的朋友,在南方軍閥叛亂時,他挺身而出,幫助中山先生打敗了叛軍,有力的支持了年輕的共和國。
瓊英姐妹們兒時在宣威浦家大宅里住過幾年。這是一個封建大家庭,除了做家長的爺爺以外,宅子里還有伯伯和叔叔的家。瓊英小時候很受父親溺愛,生活似乎無憂無慮。但是,她們姐妹幾個仍舊清晰地看到了婦女在封建主義壓迫下的痛苦和憂傷,她們之中有的生不如死,有的干脆吞鴉片自殺。
瓊英姐妹們又是幸運的。她們那開明的父親送她們到昆明上了現(xiàn)代中學,閱讀進步書刊,并有機會接觸和聆聽革命宣傳。瓊英也由此認識到她們的孃孃和堂姐妹的痛苦是封建制度造成的。自那時起,她就立志要為婦女解放而奮斗。
15歲那年,她向爭取婦女解放和自由邁出了第一步。那是1931年,她作為云南代表團50米短跑運動員抵達南京,參加即將舉行的全國運動會。但是,9月18日日本在沈陽蓄意制造了柳條溝事變,并迅速地占領了東北三省。大敵當前,運動會被取消了。云南省代表團準備打道回府,但是瓊英確決定不回云南,而是到北平繼續(xù)讀書。她得到了父親的同意,并在父親朋友的幫助下到達了北平,并于1932年進入一家女子中學讀書。
樸方介紹說,那時媽媽學習努力,同時享受著相當“小資”的生活,比如說逛逛茶館,聽聽京戲。
但是,她也并沒有把自己關在象牙塔里。日本在虎視眈眈準備侵占更多的中國領土,她開始為國家的命運擔憂。1935年,她參加了一二·九運動,走上街頭,參加了由學生組織的抗日救國示威游行。
1936年,她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成為云南省第一名北京大學學生。她認為科技可以救國,所以選擇主修物理并成為物理系唯一一個女學生。
1937年7月7日,日本軍隊在北平盧溝橋制造了七·七事變并開始了全面對華戰(zhàn)爭。瓊英無法繼續(xù)她的學業(yè)。何去何從?延安像一座燈塔,召喚著所有志在抗日、建立新中國的年輕人。況且,她的一個姐姐已經在延安。因此,瓊英跟她在北京的另外一個姐姐決定奔赴延安。經過多處輾轉和7天7夜的步行,她們終于抵達了延安,并開始在陜北公學學習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婦女解放和群眾工作的理論。在延安的學習和生活使瓊英的進步非常快;她也從一個追求進步的單純的女大學生變成了一個有理想、有信仰的、堅定的革命戰(zhàn)士和共產主義者。
領導們對瓊英這個文化水平較高、開朗、機靈和活潑的學生印象很深,認為她能夠在復雜的情況下應變自如。因此把她調去到保安處特別班參加培訓,然后準備派她到日本占領區(qū)從事地下工作。這時,因工作需要,浦瓊英改名為卓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