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1月2日發(fā)表文章說,中共舉行大會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胡錦濤總書記在講話中的一句北方方言“不折騰”,難倒了國內外媒體界的雙語精英。
在表明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堅定不移決心時,胡錦濤連續(xù)用了三個“不”:“只要我們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一定能夠勝利實現(xiàn)這一宏偉藍圖和奮斗目標。”
文章說,當時,“不折騰”三個字剛落音,人民大會堂觀眾席隨即傳來會心的笑聲。在正式的場合宣示重大發(fā)展方向時,一貫嚴肅的胡錦濤突然冒出一句很普通的口語,顯然讓大家覺得十分親切。但笑聲也說明觀眾是聽懂了“折騰”二字的所指,也聽懂了“不折騰”的含義。
文章認為,中共建國以來,因內外因素而走的冤枉路并不少。歷次政治運動、反右、大躍進都給國家政治、經濟發(fā)展造成不少損傷,文化大革命是損傷最大的一次。即使是改革開放的決議,也曾在1989年后受挫,直到1992年鄧小平南巡后才再次開啟。如今,將過去的曲折、錯誤一律以“折騰”稱之,表明中國不再做與經濟發(fā)展無關的、內耗的路線辯論或政治斗爭,“不折騰”的確有現(xiàn)實針對性,而且微妙貼切。
但是好了,對于希望了解中國想法的國際媒體來說,“不折騰”三個字如何翻譯呢?
網絡上,讀者主動搜集了五花八門的各種譯法,像“翻來倒去”(don't flip flop),“別走岔路”(don't get sidetracked),“別反復”(don't sway back and forth)、不躊躇(no dithering),還有翻譯成“沒有重大變化”(no major changes)的。
閑聊時與英語媒體的同行說到上述譯法,覺得都不夠精彩,沒有把“折騰”里頭還帶著的“混亂”、“自我消耗”涵義體現(xiàn)出來。
有趣的是,在12月30日國務院新聞辦的發(fā)布會上,當有記者問到與“不折騰”有關的問題時,現(xiàn)場翻譯干脆根據(jù)漢語拼音念出“bu zheteng”,讓這三字用語再引來一輪現(xiàn)場笑聲。事后,中國媒體在報道中贊揚一番,說“bu zheteng”或許將成為英語當中的專屬名詞。
三個字的法譯折騰了半天,折騰出了一個“bu zheteng”。現(xiàn)代中國人為英語增加詞匯,之前有先例。像宇航員,美國的叫“astronaut”,蘇聯(lián)的叫“cosmonaut”,2003年以后航天詞庫中又新增了“taikonaut”(源自“太空”的漢語拼音taikong),指中國的宇航員。一個國家國力增長,或受關注的程度增加,就有機會為外語詞庫做貢獻。
文章說,然而,針對“bu zheteng”,代表官方的權威解釋依然缺席,似乎是預留了模糊空間讓各家解讀。網絡上,有文章大贊“不折騰”表現(xiàn)了中共的智慧,但也有不買賬的網民反駁,有人說:“老百姓只想平平安安地過日子,從來都不想出什么勞什子”。
(來源:中青網英語角 英語點津姍姍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