敞開交融互鑒的心扉
這是一場文化交融互鑒之旅。
阿巴嘎壩(大家好),德里馬嘎西(謝謝)……印尼訪問期間,習主席在致辭時引用印尼語,現(xiàn)場掌聲一片。不少印尼朋友用中文熱情回答:“謝謝!”
“一見如故”,納吉布總理用中文重述了習主席對他講的話,表達對習主席的真摯情誼。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也是跨越國界的紐帶。
走進古老的印尼國家博物館,歌聲飛揚,青春洋溢。當?shù)貎和们辶恋纳ひ艉铣獌蓢鴩瑁{時而激昂,時而婉轉,訴說著人們共同度過的崢嶸歲月。習主席認真傾聽。
中國,漓江,蘇西洛總統(tǒng)當年暢游甲天下的山水觸景生情,不由得寫下了歌詞《寧靜》,表達他被中國秀美山水激發(fā)的思鄉(xiāng)之情。
印尼國會演講現(xiàn)場,習主席提及了這首歌:“快樂的日子,在生命中不斷循環(huán),我與伙伴,共同度過那美好時光”……
馬來西亞,在納吉布總理夫人羅斯瑪赫陪同下,彭麗媛出席了兒童藝術教育項目專場音樂會。孩子們用中文演唱《讓世界充滿愛》,熟悉的旋律,激昂的歌聲,唱出共同的心聲,浸潤心靈,感人淚下。
文化因交流而豐富,心靈因溝通而愉悅。
中國、東南亞,兩個悠久燦爛的文明在這里交匯。《紅樓夢》中描述了來自爪哇的奇珍異寶。《美麗的梭羅河》在中國家喻戶曉。馬來西亞“娘惹”,有中華文化痕跡。巴迪布上的圖案,融入了中華文化元素。印尼的皮影木偶,可追溯到中國皮影……
大熊貓,成為中華文化的使者。馬來西亞人民熱愛大熊貓,期盼大熊貓到馬來西亞做客。習主席微笑地說,大熊貓會來的。聽者忭躍興奮。納吉布總理向習主席承諾,我們正在為大熊貓修建館舍,一定會讓它們住得開心舒服。
文化的交融,源于心相近、情相通;又拉近心靈,融匯情感,鋪墊起中印尼、中馬深厚的民意基礎。
民間交往,有3個名稱可以讓人們窺斑見豹——
一個名稱是“救援者”。災難救援,譜寫了大愛無疆的真情。
驚聞印尼特大地震海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規(guī)模的一次對外救援拉開帷幕。獲悉中國汶川特大地震,印尼第一時間伸出援手,醫(yī)療隊夜以繼日,點燃生命希望。馬來西亞人民慷慨解囊,遙寄哀思。
訪問期間,習主席深情談起這些往事,他引用了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蒂爾的話,中馬人民有著深厚友誼和信任,是“心有靈犀一點通”。
一個名稱是“親歷者”。華僑華人,見證著根脈相連、切水不斷的情誼。
習主席對廈門大學的那段歷史了然于心。92年前,從福建南來馬來西亞的陳嘉庚先生,捐資創(chuàng)建,造福桑梓。而今,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開始籌建,廈門大學成為第一所去海外辦學的中國高校。
馬來西亞,習主席出席華僑華人專門舉行的盛大歡迎午宴。他在致辭時動情地說:“華僑華人回到故園,造福桑梓,功不可沒。”“沒有華僑華人的努力,就沒有中馬關系今天的大好局面。”
還有一個名稱——青年。民族未來,也是國與國關系的未來。
在納吉布總理精心準備的家宴上,他正在學習中文的小兒子見到了尊貴的中國客人。納吉布總理考慮送他到北京去學習。中馬友好的足跡,要代代傳承。
人口大國印尼,也是一個年輕的國度。2.4億人,一半在29歲以下。中印尼青年加強交流是兩國人民友好的未來。在印尼參觀“中印尼友好”圖片展時,習主席遇到了正在觀看展覽的中印尼兩國青年學生,寄語他們努力學好知識,增長促進中印尼友好的才能,搭建兩國人民友誼的橋梁,為中印尼友好事業(yè)貢獻聰明才智。
殷殷厚望,諄諄教誨,習主席在中印尼青年心田,播撒下傳播友誼的種子。
習主席說:“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正是有了這樣一個個友好使者,架起了一座座友誼橋梁,打開了一扇扇心靈之窗,我們兩國人民友誼才得以穿過歷史長河、跨越浩瀚大海,歷久彌堅,歷久彌新。”
(來源:新華網(wǎng) 編輯:劉夢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