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回看當年自己執(zhí)著的信訪訴求,80%都是不對的。”9月5日,廈門市東孚鎮(zhèn)寨后村調解主任劉東華接受法制網記者采訪時說。
劉東華曾是法院里“人見人皺眉”的老信訪人員,他在2003年之后,就不斷因征地拆遷問題不斷上訪,每周到廈門市政府上訪“至少3次”。
然而,當2007年劉東華當選寨后村村干部后,對法律法規(guī)逐漸有了深入具體的認識,特別是2009年,劉東華和廈門市海滄區(qū)人民法院一拍即合,成為了法院的特邀調解員。
當時,海滄法院在關口前移、源頭化解矛盾紛爭理念的指導下,積極探索創(chuàng)建“大調解”格局新方式,在全市率先成立首個“人民調解工作室”,開創(chuàng)人民調解工作室進法庭模式先河。同時突破常規(guī),大膽聘請老信訪戶劉東華、幾度進京訪人員徐永年為特邀調解員進駐工作室具體負責日常工作,充分利用其“熱心維權、在當地有特別影響力”等優(yōu)勢,參與村民糾紛調解以提高調解成功率。
2010年10月21日,廈門市首個“人民調解工作室”在海滄法院東孚法庭掛牌成立。下設辦公室,辦公室現有主任一名、副主任兩名及成員18名,由特邀調解員專人駐庭具體負責辦公室的日常工作,調解內容主要包括訴前糾紛的調解、受人民法庭的委托對訴訟中糾紛的調解(委托調解)以及其他組織的調解。
寨后村的許多村民對調解工作室的“調解110”印象深刻,劉東華介紹,我們制作了特邀調解員的名片并廣泛向群眾發(fā)放。對于一些簡易的糾紛,當事人只需通過撥打調解員電話,告知其身份信息,調解員就可開展調解工作,快速高效化解糾紛,“調解110”的名字由此得來。
“人民群眾到調解工作室處理糾紛,我們不但不向他們收取費用,還會向他們遞上一杯茶,送上一個微笑。”劉東華說,截至今年6月20日,已成功調解542起案件,涉及標的金額895.7萬元,人民調解工作室調解零收費的舉措為當事人減輕了12萬余元的訴訟費用,給了村民群眾實實在在的實惠。
調解工作室將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tài),促進了東孚轄區(qū)的和諧與穩(wěn)定。數據顯示,2010年,東孚法庭新收各類案件837件;2011年,新收各類案件654件,同比減少了183件,降幅達21.87%,駐庭特邀調解員的作用正在慢慢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