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看這幅畫上有兩個柿子,還有一個玉如意,利用了漢字的諧音,要表達的意思是‘事事如意’。”正在舉辦的首屆山西文化產業(yè)博覽交易會上,原平炕圍畫藝人弓進壽向駐足觀看的游客介紹。
隨著中國人文化需求的提升,許多沉寂經年的傳統(tǒng)“草根藝術”迎來了春天,不少鄉(xiāng)土藝人自發(fā)扛起了復興大旗。記者在此間交易會上看到,炕圍畫、木版年畫、麥稈浮雕畫等“草根藝術”,頗受消費者歡迎。
炕圍畫是中國北方地區(qū)一種用于裝飾土炕周邊的繪畫形式,內容寄托人們向往幸福安康生活的美好愿望。傳統(tǒng)上,炕圍畫靠師徒相授、父子相襲傳承,68歲的弓進壽是弓家的第三代傳人,他從17歲就跟隨父親學習。
“老輩的畫師每年一開春就被各家請去畫畫,走街串巷一忙乎就是一整年。”弓進壽說,“后來人們不住土炕了,炕圍畫漸漸消失,畫師們歇業(yè)的歇業(yè)、轉行的轉行。”弓進壽不做炕圍畫的年月里,改行做了廟宇壁畫畫師,手上的基本功算是沒有丟。
近些年,已淡出人們視野的炕圍畫出現(xiàn)了升溫跡象。弓進壽被幾個老伙計召集起來成立了一個公司。大家琢磨后決定要讓炕圍畫從墻壁上走下來,研發(fā)制作出了長卷、小品、床頭畫珍藏畫等藝術品。
“還別說,咱這土玩意挺受歡迎,不少人說買回去當室內裝飾,還有一些國外顧客買了做收藏。”公司董事長李秀全說。
在絳州木版年畫傳承人吳百鎖的展位前,游客們排起了長隊,等待索要一張當場現(xiàn)印的免費年畫。“絳州木版年畫在歷史上曾輝煌一時,后來蕭條了,這幾年在市場上出現(xiàn)復興,我作為傳承人要再加一把火。”吳百鎖介紹,為了重拾絳州木版年畫的盛況,他已經收集了800多塊老版。
龍鳳呈祥、八駿圖、八仙過海等被制作得栩栩如生,而所用的材料卻是不值一文的麥秸稈,這些麥稈浮雕工藝畫全部出自73歲的老人李新忠之手。李新忠是山西洪洞縣退休干部,平時喜愛工藝美術,他制作的麥稈浮雕畫是自己閑暇時琢磨出來的。
李新忠喜歡制作人物,中國古代刀馬人物圖180幅、水滸英雄好漢108幅、紅樓夢人物60幅等都是他的得意之作。李新忠制作人物首先要看大量資料,了解清楚歷史背景,總結出人物的精神氣質,最終通過麥稈表現(xiàn)出人物的不同形象。
“咱制作的東西不能只讓人看個哈哈笑,還要傳遞一種精神,讓人看了能有所領悟。”李新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