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國多地掀起“治庸風暴”,風生水起。這其中,備受關注的是武漢市4月6日開始高調(diào)開展的“責任風暴”、“治庸計劃”。該市“治庸辦”,曾一日內(nèi)處分了近40人。
從密集治理腐敗,再前移到治理“庸官懶政”,專家認為,各地此舉值得肯定。此外,專家也指出,“治庸風暴”早已有之,但大多淪為“一陣風”。如何將“一陣風”變成長效機制,正在考驗各地官員的政治智慧。
■吏治難題何以難解
“庸官懶政”現(xiàn)象,在民間及媒體上均有形象的概括。如“機關病”、“混混官”,“平平安安占位子、忙忙碌碌裝樣子、疲疲沓沓混日子,年年都是老樣子”,“上崗不在狀態(tài),出工不出力,出力不盡力”,“領導召見不獻一計,同級會商不見一詞,下屬請示不發(fā)一令”等。
“庸官懶政”何以成為常見現(xiàn)象、吏治難題,其產(chǎn)生的土壤何在?
接受本報采訪時,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吳丕教授表示,群眾無法有效監(jiān)督官員,是產(chǎn)生“庸官懶政”的重要原因。還有學者分析,有些地方部門,人員臃腫,“母雞多了不下蛋”,職責不清,以及監(jiān)督乏力,是其土壤。
而被國外媒體引用較多的觀點,是湖南省社會科學院政治與黨建研究室主任周湘智概括的“三短三不”。即,競爭“短缺”,動力不足;問責“短路”,壓力不大;考評“短腿”,活力不強。從干部選拔、問責、考評機制上,反思“庸官懶政”產(chǎn)生的原因。
■治庸手段形式多樣
不只中部的武漢,我國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如山東、山西、湖南、浙江、江蘇、新疆等地部分地區(qū),近一年來,均開展“治庸治懶”行動。這場風暴大都有哪些特點?
新任一把手主導。如山東省寧津縣新任縣委書記、紀委書記上任不久,該縣即于去年5月底對政府人員刮起“治庸風暴”至今。其他地區(qū),如武漢市、山西省等地情況類似。分析認為,一把手主導利于治庸行動迅速鋪開,效果立竿見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