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書明(左)到官渡初中給資助生交生活費。記者 劉志強攝
【閱讀提示】
一位并不富裕的水泥廠工人,在過去的25年間,為近300名貧困學生撐起了一個“愛心旅館”,供他們吃住,資助他們學習、生活,用無私的付出,鋪起貧困學子求學的道路,帶來最暖人心的大愛和奉獻。
59歲的鄭書明,是重慶黔江區(qū)蓬東鄉(xiāng)麻田壩水泥廠工人,在過去25年間,其貌不揚、并不富裕的他用自己的全部收入,先后“招攬”了近300名貧困學生到家里吃住,還資助他們學費、生活費,書寫了一段動人佳話。
從工棚到“愛心旅館”
鄭書明第一次讓貧困學生到家里吃住,要追溯到1986年。那時,鄭書明的一位親戚要外出打工,讓他幫忙照看兒子劉育紅。鄭書明當時住在水泥廠的工棚里,條件極為簡陋,他對親戚說,只要孩子不嫌棄,就讓他過來吧。
一次閑聊中,劉育紅告訴鄭書明,同學黎君家里很困難。鄭書明到黎君家里一看,立馬心軟了。黎君媽媽去世得早,爸爸身體也不好,吃穿都成問題。鄭書明心想,自己多少也算是個有工資的人,條件比黎君家強很多,于是他二話不說就把黎君帶回工棚一同吃住。
剛到工棚時,黎君在大冬天里只穿了一件單衣,解放鞋的后跟都掉了,臉上和腳上全是凍瘡,一張臉又紅又爛。鄭書明看到這些,花了38元給黎君添置了冬衣和新鞋,當時他一個月的工資只有110元。“我就是見不得受苦,見了就要管。”
在鄭書明看來,幫助貧困的孩子,是件積德的好事。鄭書明家里兄妹10個,小時候窮得叮當響。該讀書時又趕上文化大革命,只讀了一年書就下地干活了。可鄭書明知道,孩子們不讀點書就永遠走不出大山,就永遠擺脫不了貧困。
收留黎君的故事傳開后,幾位貧困學生又結(jié)伴找到鄭書明。一見他們,鄭書明又心軟了,輕輕地說:“你們來吧。”離學校近的孩子就過來吃飯,遠的就在工棚里搭鋪住下。住的人一多,煮飯和吃飯就得分批,“跟農(nóng)村辦酒席一樣”。
后來廠里建了新房,考慮到鄭書明的情況,多分給他兩間。如今,鄭書明的三間宿舍里擺了兩張簡易的木床,還有一張可以撐開當床的沙發(fā)。宿舍有個好聽的名字,叫“愛心旅館”。
“愛心旅館”最多時收留了20多個孩子,巨大的經(jīng)濟壓力面前,鄭書明也曾有過“推掉”幾個孩子的念頭。一次,他對著一位相比家庭條件還算湊合的孩子,忍下心來說:“要不你先回去耍幾天?”結(jié)果孩子回去幾天,又回到工棚來住了。打那以后,就算日子再苦鄭書明也沒跟孩子們張過口,“實在不行就借錢,發(fā)了工資再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