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北京幼升小形勢正在悄然發(fā)生變化。
張寧是北京海淀區(qū)一所公辦幼兒園大班的老師。每年寒假前夕,園里都讓大班老師統(tǒng)計班里孩子下學期離園人數(shù),因為寒假后是大班孩子去上學前班的高峰。張寧班里今年只走一個孩子,而去年走了八九個。
張寧當年的幼師同學分布在北京不同的幼兒園,大家普遍感覺到今年轉(zhuǎn)到學前班的孩子減少了。
“我女兒班上只有一個孩子去上學前班了,本來我們還擔心有太多孩子轉(zhuǎn)走,幼兒園可能會給孩子們合班。”一個6歲女孩的媽媽李曦說。
“上學前班的孩子少了,主要原因是幼升小不考試了。”張寧分析說。
這種變化是剛剛開始的,去年情況還不是這樣。“我女兒班上當時轉(zhuǎn)去學前班的快一半了,幼兒園差點兒把兩個班合并成一個。”一年級學生家長劉麗回憶說。
2014年被稱為北京教育改革元年,嚴格實施“就近入學”,“擇校”受到限制。改革已經(jīng)看到了效果,據(jù)統(tǒng)計,去年北京市的幼升小就近入學的比例達到了93.7%。
不用擇校了,考試就失去了意義。
“我們幼兒園有幼小銜接課程。往年幼兒園要在每年3月前把拼音和20以內(nèi)的加減法教完,以便讓孩子們參加各個小學的幼升小考試。但是今年就沒有這個時間限制了,孩子們用一年的時間學這點知識,挺輕松的。”周欣的兒子在一所私立幼兒園上大班,不打算上學前班。
種種跡象表明,北京的學前班市場有降溫的趨勢。
不過,盡管從幼兒園轉(zhuǎn)去學前班的孩子比往年有所減少,但目前還有不少機構在舉辦學前班,甚至有些學前班和公立小學挨在一起,而北京市從2006年起就已經(jīng)要求停辦小學附設的學前班。
王月去年9月就把女兒送進了學前班。王月的家在朝陽區(qū)青年路附近一個小區(qū),這里有一所新建學校,校長退休前執(zhí)掌過北京一所名校,所以該校甫一成立就成了擇校熱門。“我們報名的時候,人家也說學前班不屬于學校,不過,都在一個校園里我們也分不清到底是不是一起的。”王月說。稍有不同的是,這所學校的學生每天出入學校東門,而學前班孩子出入的門在學校的北邊。
王月說,她家附近還有一所公辦小學里也有個學前班,招生名額挺緊俏的,有的家長都沒報上名。而且,這些學前班學費都不低,每個月的學費在3000元以上,有的還超過了4000元,“比私立幼兒園都貴。”
既然幼升小已經(jīng)不考試了,為什么還有家長把孩子送進學前班呢?
“以前為領跑,現(xiàn)在為補差。”幼兒園老師張寧這樣分析。
李曦說,女兒班里那名去學前班的孩子大概就屬于這種情況,這個孩子是班里最小的,掌握知識確實比別的孩子慢。“可能家長擔心不提前學一點,一年級有可能跟不上。”李曦說。
據(jù)記者了解,有不少家長讓孩子提前起跑,并不是一定要讓孩子跑成第一,而是擔心剛上學的孩子既要學習新知識,又要適應學校生活,到時候大人孩子都手忙腳亂。
“我不希望剛剛上學就讓孩子有那么強的挫敗感,要是別人孩子都會我的孩子不會,會讓他對學習失去信心的。”一位正在給孩子尋找學前班的家長說。
培訓機構也在給家長的這種心態(tài)推波助瀾。一位剛剛從一家培訓機構出來的家長說:“他們告訴我有很多小學一年級學生跟不上學校進度,返回到這里學拼音和識字。”據(jù)說,在這個機構里有兩個才過4歲的孩子在上學前班。“不上學前班看來真的不行!”這位家長說。
有些機構其實是在制造聲勢。
記者在3年前探訪過北京多家學前班和幼小銜接班,那時北京幼升小擇校正如火如荼,不少孩子為了備戰(zhàn)小學的選拔考試不得不“苦學苦練”。記者采訪的時候是10月底,當時很多家機構的全年班早已經(jīng)沒有了學位,第二年寒假開始的半年班學位也已經(jīng)所剩無幾,根本報不上名。記者最近又致電一些機構,雖然他們?nèi)匀宦暦Q學位緊張,但是“恰巧”都有剩余學位。
剛剛陪孩子走過一年級上學期的劉麗,現(xiàn)在堅定地認為上學前班完全沒必要。
當初劉麗也猶豫過女兒要不要上學前班。“有段時間我真的懷疑自己是不是錯了。”劉麗說,女兒剛上學時,拼音認不全,字不會幾個,加減法要數(shù)手指頭,而別人的孩子能認好幾百個字了。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劉麗越來越踏實了。看似都是學字,學前班就是每天不停地練,靠重復記憶讓孩子短時間內(nèi)認識很多字,到了小學之后,學校學字的速度并不是特別快,但是會采用很多方法。“一個學期下來我考她前面學過的字她都記得,但是上學以前學的東西就已經(jīng)都忘了。”劉麗說,“現(xiàn)在想想當初堅持不上學前班還是對的。”
“一切要順其自然。”張寧說,幼兒園階段家長要做的是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生活、學習習慣,“會拼音”、“能做幾道數(shù)學題”這樣的優(yōu)勢很快就會消失,“隨著小學生活的不斷深入,那些沒有形成好習慣的孩子才會落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