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黃帝故里研究第一人趙國鼎,今年82歲,坐在拜祖大典現(xiàn)場的一角。他是將新鄭黃帝故里文化最先推向全國的研究者。黃帝故里拜祖大典的成功舉辦,他功不可沒。王向前/攝
4月2日,農歷甲午年三月初三,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新鄭市舉行。7000名海內外各界嘉賓故鄉(xiāng)聚首,拜謁中華民族的始祖軒轅黃帝。而拜祖大典能有今天的場面,社會不應該忘記一個人,他就是趙國鼎。
趙國鼎是土生土長的新鄭人,今年83歲。在4月2日拜祖大典的儀式上,腿腳不便的他坐在輪椅上,默默坐在一角,看著不遠處高高聳立的黃帝像。
新鄭一位官員說,拜祖大典不能忘記趙國鼎,是他通過恢復重建黃帝故里,弘揚黃帝文化,為中原姓氏文化的研究和開發(fā)起到了重要的領頭作用。
說起過去,趙國鼎說,這一切似乎都是命運的安排。小時候聽老人們講,中華始祖黃帝就生在具茨山附近。古老的傳說,讓幼時的趙國鼎對自己家鄉(xiāng)有一種無以言表的仰慕。
1983年,50多歲的趙國鼎在新鄭市城關經(jīng)濟聯(lián)合社工作。有一次,他前往海南考察,一位老鄉(xiāng)告訴他,海南有個河南村,整個村子的人都姓黃,全是從河南遷過來的,很想回河南看看,但不知道去哪。
“到我們家鄉(xiāng)去啊。”趙國鼎興奮地說,“新鄭有黃帝故里,軒轅祠,全世界華人的根都在那兒呢。”沒想到,一個月后,11位海南客人真的站在了趙國鼎面前。
接下來的事情,讓趙國鼎羞愧難當,他帶著客人去軒轅祠,可軒轅祠已經(jīng)變成了一個獸醫(yī)院的倉庫,廟房、山頂都扒光了,清代立的碑也找不著了。
“如果黃帝故里在海南,我們一定比河南開發(fā)得好。”朋友的這句話,讓趙國鼎深受刺激,他甚至對黃帝故里到底在不在新鄭,產(chǎn)生了懷疑。
“黃帝故里到底在哪里,一定要搞清楚。尷尬尋親讓我們看到了差距,必須要做點什么。”趙國鼎告訴自己。
黃帝故里究竟在哪里?這個問題成了他的心魔。正和朋友說著話,他走神了。晚上睡覺,他會突然坐起來查史書。看他整日“魂不守舍”,不少人說他“吃飽撐著了,神經(jīng)病”。
外人的議論,趙國鼎并不在意。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堂堂《史記》為啥把黃帝老家“搬到”山東了呢?
趙國鼎沒有放棄。他有了一個新的計劃:既然《史記》注釋講黃帝出生于山東,那就從《史記》之前的歷史文獻中尋找答案吧。
1985年,趙國鼎多次到北京查書考證,希望從古籍中找到答案。
“整個過程太煎熬了。”趙國鼎說,1988年,因為對黃帝故里究竟在哪兒一事兒,他和有關人員發(fā)生了爭執(zhí),被免職兩年。
工作被免了,工資沒有了,趙國鼎沒有后悔,相反很高興:“這樣我更有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兒了。”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中國歷史博物館,趙國鼎查閱了《水經(jīng)注》,上面有一句十分關鍵的話“新鄭城內有黃帝遺祠”。在中華書局,《國語》中有這樣的記載:“黃帝炎帝,有熊國君少典之子”,“有熊國,今鄭也”。西晉皇甫謐著的《帝王世紀》,酈道元的《水經(jīng)注》也有新鄭是黃帝故里的說法。這些,都足以證明,新鄭正是黃帝故里。
1990年7月,在鄭州市政府支持下,有關部門在鄭州召開論證會,專家基本認同了“黃帝生于軒轅,建都有熊,有熊,今河南新鄭”的說法。1992年,在北京召開的“華夏文化與中原文明”國際文化研討會上,來自海內外各地的100多名華人專家,也基本認同這一觀點。
至此,政府開始把他的夢想變成了現(xiàn)實——從1992年開始,新鄭市開始于每年的農歷三月初三舉辦黃帝故里拜祖大典活動,費用全部由財政承擔。
“新鄭的拜祖大典背后有太多人的推動和努力,他們一直在默默地奉獻著。”黃帝故里建設基金會一位副理事長說,拜祖大典和新鄭人都不應該忘記趙國鼎。(記者 陳文杰 見習記者 陶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