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探訪
保險公司很少接私人業(yè)務
涉及到拍賣公司理賠的最早案例是在2004年,中國人保宣武公司承保的北京翰海“2004年迎春拍賣會”上,游客在參觀時不小心碰到玻璃展柜,將展品“六棱瓶”撞碎。展品估價120萬元,賠償120萬元,追償20萬元。
2010年年底,保監(jiān)會與文化部聯(lián)合發(fā)布《關于保險業(yè)支持文化產(chǎn)業(yè)發(fā)展有關工作的通知》,確定了3家試點公司及第一批11個試點險種,其中就包括藝術品綜合保險。2011年7月,人保財險推出國內第一款藝術品專屬保險產(chǎn)品“藝術品綜合保險”,并成功簽署國內藝術品綜合保險第一單,而平安、華泰等國內保險公司也紛紛推出自己的藝術品保險產(chǎn)品,但基本不接收私人保單。
上海駿誠保險經(jīng)紀公司總經(jīng)理吳文凱表示,國內保險公司中大部分沒有藝術品專屬的作品,基本引用財產(chǎn)險。
平安是進行藝術品保險試點的公司之一,目前接受運輸和館藏保險。平安工作人員介紹,館藏的保險多數(shù)是按照財產(chǎn)險進行承保的,而運輸險是財產(chǎn)險和運輸險的雙重保險。運輸中的保險,如果是貴重物品,需要由保險公司指定的物流單位進行運輸,如果投保人提供的運輸公司符合保險公司要求的資質,也可以用投保人提供的物流公司運輸。館藏包括博物館的陳列,還有拍賣的預展、展覽展示等,需要向保險公司提供場地平面圖,場地流量,參觀人數(shù)和場地安保等信息,保險公司審驗后才能承保。
“個人藏品因為一般是有機構進行托管,所以投保的很少。而很多人因為僥幸心理而不投保,因為越高級的藝術品投保條件越高。”平安工作人員說。
在投保的人群方面,現(xiàn)在機構、會所、博物館、拍賣行投保的比較多,但是小型的展覽考慮到成本因素投保的比較少。在記者的探訪中,很多私人美術館都沒有買過保險;對于小型展覽,一般只買運輸險,不會買展覽期間的保險;藝術家基本沒有為放在工作室或家里的作品投保的。
>>專家觀點
最好保險后再找物流
快遞物流咨詢網(wǎng)首席顧問徐勇
我國有個誤區(qū),有時候保險費會貴于藝術品,但是貴重物品一定要買保險。
在運輸中的航空保險我們都適用于蒙特利爾公約,國外的保險公司發(fā)展比較成熟,所以更加正規(guī)。國外的保險承保的藝術品來我們這里展出,對車型是有要求的,比如一定要新車,在運輸過程中所用材料一定要防火、防濕、防潮,同時要有防火泡沫,要有人員押運,要在攝像頭的監(jiān)控下運輸,同時要有車量GPS定位等。但是,目前很多國內的保險公司都是粗放型管理,運輸中意外考慮比較少。其實買保險的意義不在于丟了賠多少錢,而是把意外風險降低到最小。
藝術品保險中一個重要問題是估值,這部分應該由專家來評估。有些不規(guī)范的保險公司讓投保人自己估,但是一旦出事,就要求補辦各種手續(xù),包括提供交易發(fā)票等,不然就不賠償,我們可以理解為這是種暗箱操作行為。
在國外都是投保人委托保險公司尋找運輸公司,找他們認可的運輸商,然后可直接賠償。建議藝術品運輸中最好先找保險公司,合同中標明保險公司認同的價值,同時要提供價值鑒定證書。